04.10
2020
【顧問筆記】走進巷弄內,品味老餅舖的風雅身影 ─ 宜德和志
看似不起眼的小店舖,卻把傳統餅藝做到了精。曖曖內含光,可惜少了品牌形象,餅香不怕巷子深,再添一抹人文的芬芳。「宜德和志」氣質轉身,”巷仔內”就會懂…

宜德和志原名宜和餅店,70年來始終低調隱身永康商圈巷弄裡,環境周遭充滿人文氣息,憑藉純手工製作的道地美味,從1950年屹立至今。原店址位於永康街75巷周家祖厝內,後因土地徵收被迫搬遷。然目前所在之潮州街小巷過路客少,全店僅12坪大,前店後場接待客人的空間不足,環境亦嫌凌亂。
 

改造前
 
行腳餅舖的前世今生 
 
宜和如今傳到了第三代周揚志手上,跟著揚志,我們一起溯源了老餅舖搬遷的歷史,建議品牌定位「巷仔內手工老餅舖」。一語雙關的「巷仔內」,既表現店家的所在,展現老餅舖小而可親的低調身段,同時寓意內行人,內行的不僅是宜和,更是識貨的消費者,暗喻這是「巷仔內才懂的美味漢餅」。
改造後

揚志告訴我們原名「宜和」的由來,原來,「宜」字取自第一代創辦人(揚志的阿公)在家族中的輩份代表字,而「和」則是來自創辦人的名字周天和。宜和一名無法註冊商標,庭庭老師遂以此為基礎,自二代德勝、三代揚志兩位老闆名字中各取一字,重組為「宜德和志」。凝聚家族四代的代表字,象徵世代的傳承與新生;而品牌英文名字YearsCake,Year發音近似「宜和」,YearsCake:宜和的糕餅,也意喻年歲悠久的老餅舖。

改造前
 
改造後
 
 巷仔內的美味相會
 
老闆娘周媽媽回憶起當年騎著腳踏車、到處尋覓新店址的過往。她說:「我要找一個『行腳到』的地方,讓老顧客找得到,再回來!」我們跟著她,走向宜和舊址的所在,10多年過去,百坪祖厝早已改建成豪宅,但宜和的老招牌仍掛在永康街75巷舊址上,一旁還有一副拆遷時另做的指示招牌。不願讓老客人撲了空,再加註路線圖。周媽媽的用心良苦,及這段走訪的短短行腳,在庭庭老師的建議下,融入老餅舖搬遷的歷史,變成宜德和志專屬的人文行腳地圖,就掛在店裡。

改造後
 
設計團隊此刻設計巧手一揮,讓原本簡陋的小店舖煥然一新,重整了店場動線,更設計了文創質感新包裝。既然強調手作漢餅,店面與場坊間特地開了扇大大的窗,就為了要讓後場的製餅過程一覽無遺。小小的一方店面,溫馨簡雅,牆面以餅模、竹篩佈置,還有一個小吧檯,供客人蓋上特製的戳印。坐上高腳椅,吃口新推出的小巧漢餅,和兩代老闆話家常,懷舊也嚐新,那是又老又潮的風雅…
 

改造後